1、这不是一组普通的艾滋病人的照片。这三十多张面孔,来自不同国家,他们或幼龄或成年,或贫穷或富有,或草民或著名,有人被抛弃,有人被拥簇,而无一例外,他们都是艾滋病患者。这是相同艾滋病下的差异人生,贫富、地位、国家、职业、性向……造就歧视的,不是名为“艾滋”的病,而是其所处的种种环境。
2、28岁的MaoSamnag是一名妓女,她住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艾滋病隔离区”中。这个“艾滋病隔离区”由柬埔寨政府搭建,已有数十个感染艾滋病的家庭被赶入这里生活,以杜绝传染他人。这里条件简陋,生活和医疗设施严重缺乏,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3、
4、50岁的乌干达艾滋病感染者FredWenwa在坎帕拉的家中等待救治。乌干达是非洲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等各界援助下,该国的艾滋病感染率曾在2005年时由以往的30%降至6%左右,一时成为非洲抗艾的榜样。而此后经济危机致使各方援助骤减,乌干达的艾滋病感染率恢复了原先的高位。
5、由于艾滋病,30岁的赞比亚人KelvinKalasha身体极为虚弱,在当地的艾滋病人收容所中,他只能在医生的搀扶下洗澡。在赞比亚,艾滋病在15岁至49岁人群中的流行率超过14%。
6、在泰国的帕巴喃普寺,一群高中学生戴着口罩与一名患有艾滋病的妇女交谈。该寺从20年前开始接收被家庭抛弃或无力自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至今已收留3万余人。泰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激增,当时全国488家无线电台和6家电视台每隔1小时便播放1分钟的防艾宣传。而该国一直坚持的“100%安全套计划”,据称将潜在感染者人数降低了10倍。
7、这是大理防治艾滋病工作小组的合影,该小组由医生、护士及艾滋病患志愿者组成,主要从事艾滋病治疗、病人护理和心理支持。尽管他们已开始尝试以特殊身份帮助其他艾滋病患者,但迫于各种内外压力,他们依然无法直面镜头。“如果大家多点同情,多一点对艾滋病的认识,或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更高”,一名艾滋病患坦言。
8、美国NBA职业篮球的传奇球星“魔术师”约翰逊在33岁生日派对上接受歌星珍妮-杰克逊的亲吻。约翰逊于1991年患上艾滋病,退役后积极治疗,后于1996年正式复出,并于1997年3月复查后发现体内已经不存在艾滋病毒。他与艾滋病抗争的故事得到人们的赞许,而他特殊的身份光环,也使许多人质疑普通人实现这一抗争的可能性。
9、当地时间
10、5岁的尼加拉瓜艾滋病孤儿Florcita与奶奶在房门前交谈。由于恐惧Florcita会传染艾滋病,当地学校的家长与学生对老师施压,拒绝让她上学,而Florcita的奶奶则坚持与当局沟通,令政府部门向家长解释艾滋病以消除恐惧,奶奶对Florcita就学权益的积极争取,令Florcita在一周后便得以重返校园。尼加拉瓜卫生部指出,艾滋病孤儿现象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