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上海博物馆——初二(2)中队
发布日期:2014-08-31 10:48:37   作者:   

于欣如

        711日我们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精华的宝库,也是上海社会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其中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青铜器馆”。

        看到如此精美的文物时,不由得感慨古代中国的文明的灿烂与伟大。然而,亦不禁为那些命运多舛的文物的背后的经历而感慨万千。

    “西周大克鼎” 又称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通过“西周大克鼎”就可以感受到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的精美、优良, 大克鼎铭文的格式、体例,以及铸刻方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大克鼎”于光绪16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的一处窖藏。咸丰九年(1859年),潘家得宝。抗战时,潘达于将“大克鼎”藏于地下,抗战胜利后,又将“大克鼎”再次“出土”,便藏于一间屋子里,用旧家具破杂物覆盖,再将整进房屋钉断,既不住人也不走人,直到解放之后。19517月,潘达于将“大克鼎”捐赠给国家。1952年,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大克鼎”的命运可谓是“几经波折”啊。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

地址:上海市复兴东路123号    电话:021-63304596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