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青年教师研习会工作的一点想法
李 彬
今年暑期,组织女生班的学生参加了教育新闻网主办的“中国好作业”活动,从最初的“任务驱动”到后来的“自主探究”,在详细了解了此项活动之后,我觉得这可能是教育界的一次革命的开始。同时,结合校长布置的“对于我校青年教师研习工作”的思考题,我提出一点自己的拙见。
教育新闻网等单位邀请了教育界、文体界等社会各界人士,为青少年们布置富有特色的暑假作业,让他们过一个与众不同而意义非凡的暑假,让青少年感受别样的“中国好作业”。征集令一出,各界积极响应,不少教育界、文化界、科学界甚至体育界的名人、专家都争相出题,掀起了一股“好作业”热潮。有幸参与了其中两道作业的线下活动,组织我校女生班学生参与其中,没想到结果和效果都出乎意料,学生感觉到了与以往的讲座的“大不同”。在与恐怖小说作家李西闽的互动中,我校初二(1)班的一位女士当即表示自己也在写恐怖小说,希望得到
为什么“好作业”能够收到“好声音”?
首先,每道作业的布置者和导师都是自己领域的专家,能够把学生带入一个较高的层次。比如
导师 |
导师身份 |
作业题目 |
类别 |
教育家、特级教师 |
人文类 |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 |
科技类 |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 |
科技类 | ||
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
创意类 | ||
著名学者 |
人文类 | ||
复旦大学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 |
人文类 | ||
著名舞蹈家 |
实践类 | ||
上海交 |
实践类 | ||
著名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 |
人文类 | ||
著名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 |
实践类 | ||
著名摄影记者 |
实践类 | ||
全国劳模 |
实践类 | ||
全国劳模 |
人文类 | ||
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副会长 |
实践类 | ||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导/ 上海市北初级中学教师 |
实践类 | ||
著名作家、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获得者 |
人文类 | ||
复旦大学院教授 |
实践类 |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
人文类 | ||
华东 |
实践类 | ||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
人文类 | ||
华东 |
实践类 | ||
上海大学教授、博导 |
实践类 | ||
知名画家 |
人文类 | ||
上海市新闵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 |
人文类 | ||
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
实践类 | ||
全国“双百”人物、全国劳模 |
实践类 | ||
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少儿图书馆馆长 |
人文类 | ||
复旦大学新 |
实践类 | ||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
实践类 | ||
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CEO |
实践类 | ||
上外附属双语学校语文高级教师、 教育部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 |
实践类 | ||
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秘书长 |
实践类 | ||
著名网球运动员、大满贯女双冠军 |
实践类 | ||
上海市育群中学地理高级教师 |
人文类 |
其次,“好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供学生“自助学习”。这样的作业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暑假作业,硬性指标式的活动任务容易让学生厌倦。比如,东方男篮的美国籍训练师也作为作业导师参与其中,他的作业内容就是根据他所建议的健身计划进行锻炼,并反馈效果。这样的内容可能对于一些喜爱运动的男生就很有吸引力。
再次,“好作业”强调体验和实践。不少作业都是“实践类”的,“走出家门看世界”、“发现身边的善举”、“每天帮家人做一件快乐的事”、“做一次以物换物的商业实践”、“模拟人大会议”等等,都和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样的作业没有负担,学生可以将一些即时的感想直接发送到网上平台,和导师交流,请导师点评。
最后,“好作业”与三类课程有密切的关系。参与此次作业布置的又不少优秀的一线教师,可喜的是,他们并没有被课程和教材所束缚,设计了许多既与三类课程紧密结合,又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认知的好作业。
“好作业”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一)、我们能不能也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些“好作业”?我想,在学生“谈作业色变”的背景下,能适时推出这样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充满乐趣和挑战,不拘泥于课本的“绿色作业”,一定会大受学生的欢迎。
(二)、“好作业”模式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在哪里?以往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关注面上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任务”的多,“激兴趣”的少。故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淡薄,而“好作业”的这种自助选择模式符合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当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必修作业,更多的应当是选修作业或者自修作业。比如,英语教师能否布置给学生这样一道作业——“一个学期内学会唱一首英语歌,并完成歌词的翻译,能在课前用5分钟与大家分享这首歌”。德育方面更能引入“好作业”模式,将志愿者活动、参观寻访活动以及其它主题教育活动以实践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三)、“好作业”与学校三类课程的交集在哪里?刚才前面已经论述了“好作业”对于基础型课程有补充和提升的作用。这里还要讲讲拓展和探究课程与之的关系。目前,就我校而言,这两类课程虽然在推进,但是效果不明显,师生积极性不高。就其原因,我想主要还是内容的问题和操作性的问题。有些课程设计不符合初中生,尤其是我校生源的学力,过于抽象,操作性差。以至于最后都是停留在表面,或者教师一手包办。而且选择的面也少了一些。我想,如果我们能以“好作业”的模式,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志趣设计一些类似的作业题,安排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会对我们的课程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因为这种模式可以打破课堂、班级和时间的限制,校园网络也能起到作用。
再者,我们常常担心学生寒暑假的情况,而“好作业”模式正是激发学生假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绝佳模式。
“好作业”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启示?
“中国好作业”的出题者很多都是专家、名人、学者,他们的立意肯定比我们普通教师要高,但是我们更了解学生,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与学生走得更近,更加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想法。所以,“好作业”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就是,青年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多启发和影响学生。不管是作为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都要学会经常给学生布置这样那样他们喜欢的“好作业”。
第二个启示应该在于,青年教师多元能力的开发。我们的能力不能仅限于熟悉教材,熟知考点,活用教法,对于教材的延伸能力,对于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多一点”、“远一点”、“深一点”)也很重要。另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这些都将慢慢成为我们这个职业的“必需品”。
第三个启示关乎青年研习会的功能和价值。我以为,青年们在一起,就是要以团队的力量,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我觉得,“好作业”带给我们的是,课程开发能力。未来,我们都要能够开发一门自己擅长的拓展或者探究性课程。也许听着很难,但是我们可以从“好作业”开始,从一道题到一份讲义,再到一个系列,最终形成一个课程。这才是我们研习的关键。
以上不当之处,忘大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