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探索在科学单元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
9月30日,市八初中党支部开展了9月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委员陈晔同志结合近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介绍个人在科学单元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求明确: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牛津版初中科学第15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主要介绍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了解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结合学科德育要求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绝佳载体。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设计教学前,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义,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强化生态文明责任感,固化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在进行教材分析时,陈晔老师认为“影响现代环境的主要因素”一课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如果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上有限的篇幅的话,容易一带而过,并无十分重视。而这部分内容、尤其是“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这一活动,是落细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理想载体。为发挥学生主动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师布置学生事先了解、学习相关资料,并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的互动学习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
陈老师自述,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对于生态教育的认知是不够全面的,获得的消息也是零碎、不成体系的;而且对于生态方面的问题来说,负面的消息如污染、雾霾等更容易被报道,因此学生更容易获取到的是负面消息,而对于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所知甚少。基于以上考虑,本课除了完成既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外,还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项活动,提供学生全方面了解我国生态文明现状的学习和互动平台,对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有着很大助力。学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充满信心,也会更愿意从自身的行动做起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陈老师教师对照课标与德育目标开发情境素材,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情境、活动、问题解决“三位一体”的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如对于汶川地震补充灾后生态修复内容,增强学生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正面印象。以身边熟悉的苏州河生态风貌为例,感受生态治理成果,形成关爱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于书本上仅出现的一张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图片,教师在课上再补充黄土高原现状照片,用事实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陈老师将总结归纳后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典型成就补充在段落后,本课总结就更加全面客观,学生不仅提升能辨证地看待问题的思想,更激发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自信心。并能在生活中应用习得的知识,勇于创新,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陈晔同志讲完后,现场的同志也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交流了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既有理论交流,又有课堂教育的实践探索,提高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提升了大家对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