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举办十一月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发布日期:2018-12-11 07:44:14   作者:   
    12月7日,我校党支部举办十一月份中心组学习,本次主题是学习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18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由副校长朱雯以“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题主讲。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如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等),滋养了中华民族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艺术、人文艺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今天,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她还重点就我校实施坚定文化自信工作从教育载体、教育资源内容、实施部门和人员三个方面九个实施途径交流了想法和举措。

    随后德育处副主任黄蔚敏、教科研室主任凌永刚分别从德育、课堂教学如何加强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交流了思想和实施的办法(另见下文)。

    此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有主题,有交流,大家谈学习体会,谈实施途径,起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更加明确了教育工作者在树立“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方面的责任与使命。

附:

中心组学习《坚持文化自信》后的思考

黄蔚敏

    看着《市八初中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一览表》,把学生在学校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的活动都梳理并罗列进去了。之前,我查阅了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次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而且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把文化自信明确写进去,从过去的“三个自信”变成“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课程、活动、社团、三周三节丰富的校园文化、少先队活动课、大队主题集会等,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面对我们的中学生来说,树立文化自信,就是通过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今时今日,我们的伟大祖国有许多代名词:文明、互励、共赢、富强、美丽……,让我们不禁为之惊呼:“厉害了,我的国!”现在也有不少电视节目、纪录片、电影等,如《辉煌中国》《厉害了,我的国》《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面对这些,我们不仅仅是自豪,更是自信,那是中华民族的五千多年悠久而璀璨的文明、是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就是底气和自信!这也时时提醒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的风采。

    另一方面,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中,通过学生领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实践的主题。同时,可以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三观”。有些中学生政治意识弱化,政治责任模糊,缺乏政治认同,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在开展“向国旗敬礼”、“带着国旗去旅行”、“少先队知识知多少”等主题活动,能帮助学生通过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信仰意识、增强文化抗压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立德树人”是我们的目标,让学生在成长路上可以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实现“育人”的过程。随着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科教育的发展定位将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在“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培养社会真正所需要的高素养人才。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信、自尊、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8.12.7

 

《坚持文化自信》中心组学习交流发言

凌永刚

    我的话题是从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自信?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载道。而文化自信,我想,有文化,才自信。作为数学教师,要做到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首先就必须清楚数学文化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为什么数学学得好的人聪明?聪明,原意是耳聪目明,这样脑子才能灵活。说到底,因为他们有思想,有方法,能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以题论题,而是要以题论法,以题论道,教会学生理解思想、掌握方法。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其中,有以下常见的数学思想。

    函数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思想。华罗庚说过:“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可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分类讨论思想。当一个问题因为某种量或图形的情况不同而有可能引起问题的结果不同时,需要对这个量或图形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化归思想。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要在教学中渗透这些数学思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数学观念,挖掘数学方法之美;

    二、注重数学思想,发扬数学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数学研究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

2018年12月7日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

地址:上海市复兴东路123号    电话:021-63304596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3号